近日,我校“青帆”青年讲师团作为全国大学生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志愿宣讲团入选团队,历时近5个月圆满完成系列基层宣讲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传承红色基因·科普服务基层”为主线,先后走进海南省三亚市、五指山市,江西省宜春市,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地的11所中小学及社区,累计覆盖6000余人次。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,生动弘扬科学家精神,有效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,为基层科普工作注入青春动能。
戈壁铸剑魂 青春传星火

在三亚市干沟小学、五指山市第三小学,宣讲团紧扣“两弹一星”元勋事迹,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,采用互动问答、历史影像展播、情景模拟等方式,生动再现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环境中隐姓埋名、为国奉献的感人事迹。
主讲人朱颜深情讲述了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、郭永怀毅然归国投身核事业的动人历程。从戈壁滩的坚守到实验室的灯火,从技术封锁的突破到蘑菇云腾空的辉煌,一个个鲜活案例深刻诠释了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的精神内核。互动环节,同学们踊跃发问:“科学家为什么放弃优越条件回国?”“原子弹对中国有多重要?”主讲人王子奥结合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。现场气氛热烈,同学们专注聆听、积极互动,爱国奉献、勇攀高峰的种子在心中深深扎根。
核力助发展 科技强信念

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、五指山市第一小学、宜春市第六小学,宣讲团创新构建“认知破除——应用感知——未来展望”三维宣讲体系,采用“故事导入+可视化演示+互动实践”的形式,提升宣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。
主讲人付予嘉以“安检”为切入点,通过“机器为何能看穿书包?”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核技术的兴趣,逐步引导至核辐射探测技术在公共安全、工业检测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。主讲人邱皖婷结合“双碳”战略,组织学生畅想核能在航天、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,鼓励大家传承“勇于登攀”的科学精神。主讲人杜硕滢以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为底色,联系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,重点讲解核辐射监测技术在口岸防控中的作用,让学生切身感受科技报国与家乡发展的紧密关联。活动现场氛围活跃,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,进一步坚定了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。
工程映初心 精神照万家

在三亚市春光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哈尔滨市友协第二小学校,宣讲团围绕北山“万年级”工程和“华龙一号”开展特色宣讲,采取“故事分享+科学实验”的方式,推动“两弹一星”精神融入社区生活与校园教育。
在春光社区,主讲人韩诺兰、蒋青霞以北山“万年级”工程为切入点,讲述工程背后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,展现老一辈科学家在恶劣环境中坚持科研、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。在友协第二小学,主讲人李秉燃以“华龙一号”为主题,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,展示我国在核能领域的重大突破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核能原理与安全措施,消除孩子们对核能的误解。互动环节中,孩子们积极提问,展现出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。主讲人勉励大家勤奋学习,未来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科普融思政 铸魂育新人

在南丁小学与落笔小学,宣讲团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融入科学普及与思政教育,打造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特色课堂。
主讲人牛霞以“身边的核辐射”为题,通过趣味问答、动画视频、数据对比等形式,系统讲解核辐射基本概念、安全防护知识及我国核电发展成就。从太阳辐射类比到核电站安全屏障,从医学应用到航天突破,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直观认知体验,有效消除学生对核技术的认知误区。主讲人李星雨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,构建“故事——互动——情感”三维课堂,通过讲述邓稼先等科学家隐姓埋名的感人事迹,传递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”的精神内核;组织“纸塔承重挑战”培育“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实践品格;设置“我的理想”主题讨论促进精神内化。活动现场,孩子们用“好好学习”“攻克难题”等质朴话语,表达了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刻理解与传承。
星火永相传 奋进新征程

从戈壁荒漠的精神丰碑到南海校园的青春讲台,这场跨越六十余载的精神接力正在新时代续写崭新篇章。学校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宣讲作为思政育人与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,从队伍组建、内容打磨到形式创新等方面给予全程指导与全力支持。“青帆”青年讲师团自入选全国团队以来,持续深化理论学习,精心组织集体备课,反复演练提升宣讲技艺,以青年视角和时代话语推动红色精神深入人心。
站在新的起点,“青帆”青年讲师团将持续完善“红色基因+科技赋能”常态化育人模式,深入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,促进红色精神与科技强国同频共振,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青春风采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(编审:乔晓旭)
| 相关附件: |